找到相关内容3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《菩提达摩四行论》看达摩禅法的修行目的、方法与本质

    道多途,要唯二种,谓理、行也。藉教悟宗,深信含生。同一真性,客尘障故。令舍伪归真,凝住壁观。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。坚住不移,不随他教。与道冥符,寂然无为,名理入也。行入四行,万行同摄。初报怨行者,修道苦至,...,即性净之理也。”【《高僧传合集》,231b~c。】知所谓“二入”指“理入”和“行入”,理入属于教的理论思考,行入是属于禅的实践,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。“四行”指“报怨行”、“随缘行”、“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3363268.html
  • 达摩东渡及其禅法的弘传

    报怨行者,修道苦至,当念往劫,舍本逐末,多起爱憎。今虽无犯,是我宿作,甘心受之,都无怨怼。经云:逢苦不忧,识达故也。与道无违,体怨进道故也。二、随缘行者,众生无我,苦乐随缘。纵得荣誉等事,宿世所构,方今...;。第一是“报怨行”,主要谈在行持中如何对待“苦”(即观苦)这个问题,达摩祖师以缘起法(即“是我宿作”)来诠释苦因,从而消除行者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941333.html
  •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乘壁观禅法(上)

    真理冥状,无有分别,寂然无名,名之理入。 3   行入四行,万行同摄。   行入者,所谓四行,其余诸行,悉入此行中。何等为四行,一者报怨行,二者随缘行,三者无所求行,四称法行。 4   初报怨行者。修道苦至,当念往劫,舍本逐末,多起爱憎,今虽无犯,是我宿作。甘心受之,都无怨对。经云:逢苦不忧,识达故也。此心生时,与道无违,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3957191.html
  • 菩提达摩 《二入四行论》 的文化史意义

    客尘妄覆,不能显了。若也舍妄归真,凝住壁观,无自、无他,凡、圣等一,更不随于言教,此即与真理冥符,无有分别,寂然无名,名之理入。  行入者,所谓四行,其余诸行悉入此行中。何等为四行?一者报怨行,二者...怨诉。经云: ‘逢苦不忧。’何以故?识达本故。”此心生时,与理相应,体怨进道,是故说言报怨行。第二随缘行者,众生无我,并缘业所转,苦乐齐受,皆从缘生。若得胜报荣誉等事,是我过去宿因所感,今方得之,缘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967270.html
  • 弟子规

   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...

    清 李毓秀

    |弟子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12135894.html
  • 嫉妒

    经验,到现在更承认古人的两句话:“仗义每从屠狗辈,负心多是读书人。”我最近写给别人一副与此有关的对联,“报德者寡,报怨者多”,现在的时代,你付出再多,所得的都是怨恨。古人也说“仗义每从屠狗辈”,社会上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|嫉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335021117.html
  • 中国史书中的轮回证据

    (音乃平声。事详史记正义) 。如意为犬(出汉书)郑人相惊以伯有彭生报怨於齐襄 (俱出左传)。种种事迹, 皆在满明帝之前。则佛法未传东夏,而轮回之理已大者於天下矣。断灭之论。可欺愚人,难罔智士。 问...

    佚名

    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1182817790.html
  • 关于感恩的名言警句

     23、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   24、人家帮我,永志不忘;我帮人家,莫记心上。 ——华罗庚   25、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不养儿,不知报母恩。   26、恩欲报,怨欲忘;报怨短,报恩长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孝亲|感恩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7411032462.html
  • 佛教与人心

    功德林?人有一念善,即心地上有一株好树,有许多善念,即有许多好树,树多成林,故名功德林。烧之者,人当嗔心起时,心如火烧。亦如油沸,要出气,要报怨,种种善念,因之消灭,是谓焚烧功德林,可不戒诸?如何是痴,...

    圆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1353703.html
  • 风雨乾明寺

    选择了以仁报怨,选择了苦难,选择了涅槃。乾明寺的劫难诠释了“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”的真谛。过去的人、过去的事都化成了云烟白雾,人们对它所做的一切它都像一位圣者那样默默的承受着。在山的面前,其实一切都是过客...

    石头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5755921.html